透过理赔数据看重大疾病:现状、趋势、危害与应对之策
一、引言
重大疾病如同隐藏在人们健康背后的“杀手”,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重大疾病的发病情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对泰康人寿2025理赔半年报等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重大疾病,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
二、重大疾病的现状与理赔数据体现
(一)癌症普及化
发病率增长
从国家癌症中心的《2024全国癌症报告》可知,中国全癌种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1.4%,并且发病率从35 - 39岁年龄组开始显著增加,在80 - 8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在泰康人寿2025理赔半年报中显示,恶性肿瘤是重疾赔付原因的第一位,2025上半年赔付总额达24亿元,赔付件数达3.1万件。
年龄与性别差异
在年龄方面,35 - 39岁年龄组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这一趋势表明癌症发病的年轻化倾向。从性别来看,女性赔付件数是男性的2倍。在具体的癌症类型上,女性恶性肿瘤赔付的前三原因为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男性则为甲状腺癌、肺癌、肝癌。
(二)中年高危化
家庭支柱、中年人群(40 - 60岁)在重疾赔付中的件数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占比超60%。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年人群在重大疾病风险面前的脆弱性,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一旦罹患重疾,将对家庭的经济和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三)重疾不只有癌症
虽然癌症在重疾赔付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重大疾病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癌症之外,还有如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双耳失聪、严重慢性肝衰竭、严重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良性脑肿瘤、心脏瓣膜手术等多种重大疾病,这些疾病同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重大疾病的“三高一低”趋势
(一)高发病率
从保险行业的经验数据来看,在60岁之前累计罹患至少一种重大疾病的概率,男性约为16%,女性约为14%。到80岁,累计至少罹患一种重大疾病的概率会迅速增加,男性达到58%,女性达到45%。而且从人的一生来看,寿命越长,得重疾的概率越趋近100%。从2014 - 2020年的数据来看,男性重疾发生率在2014 - 2017年存在小幅下降,但2018年后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女性重疾发生率在2015年后一直保持高速上升,其中2018 - 2021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和5.9%。不同年龄人群的高发重疾差异明显,例如未成年人最高发的重疾为恶性肿瘤、重症手足口病、良性脑肿瘤;青年男性最高发的重疾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终末期肾病;青年女性为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中年男性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中年女性为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老年(60岁以上)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
(二)低发病年龄
重疾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例如近5年间,19岁 - 36岁的胃癌患者占所有胃癌患者的6% - 11%,比30年前的数据高出一倍。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基本以每年17%的比例递增,且35岁成了发病的小高峰。保险极客2022年重疾险理赔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在职场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占比高达61%,职场人群以中青年为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重疾发病年龄的低龄化。
(三)高治愈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重大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不断提高。从我国保险人群的最新经验可以看到,25种重大疾病的平均5年生存率达到60%,其中4大手术类重疾(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以及严重Ⅲ度烧伤和良性脑肿瘤的5年生存率都在90%以上。恶性肿瘤即癌症的5年生存率也接近60%,其中甲状腺癌5年累计生存率接近100%,膀胱癌、肾癌、女性乳腺癌和部分生殖系统癌症、男性部分生殖系统癌症的生存率也在70%以上。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3%,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癌症通过及时、有效和长期治疗,可以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得到控制,甚至让患者与癌症和平共处很多年。
(四)高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高昂
不同的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差异很大,但总体都处于较高水平。例如癌症的平均治疗费用为22 - 80万,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为22 - 50万,急性心肌梗死为10 - 30万,冠状动脉搭桥术为10 - 30万,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为20 - 40万等。这些费用仅仅是治疗过程中的直接花费,还不包括后续的康复、护理等费用。
隐形费用
除了看得见的医疗费用,还有许多隐形费用。如护理费用、康复费用、收入损失等。在DRG背景下,先进疗法、先进药物等难进医院普通部,意味着这些花费很可能不在普通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即使选择特需国疗,如果没有中高端医疗保险,使用这些先进的疗法、药物等就需要客户自己承担高昂的花费。而大多数人是没有中高端医疗保险的,此时,重大疾病保险的赔款就要用来补偿这些花费。重大疾病保险不再是单纯的收入补偿,而是治疗、康复、收入损失的综合补偿,保额越高,补偿能力越强。
四、重疾保障现状及问题
(一)重疾保额严重不足
数据表明,超八成客户重疾理赔款不足10万元,而主要重疾治疗花费最低10万,超过81%的件均赔付在10万以下。这意味着重疾理赔款可能连首期治疗费都不够,更别说收入补偿等其他方面。
(二)产品定制化困难
在重疾险的选择上,消费者面临诸多困惑。例如想要加保重疾保额就必须同时买轻、中症保额而额外花钱,想要加保轻、中症保额就必须同时买重疾保额而额外花钱,想保终身型纯重疾的保障却只有定期型产品,保障不能覆盖终身等。过往产品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精,难以实现定制化保障。
(三)预定利率下降带来的费率上涨
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下降,导致重疾险费率上涨。经测算,38岁即出现【保费倒挂】现象。在预定利率下调后,在其他任何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与现有在售产品(预定利率2.5%)相比,产品杠杆将大幅下降,吸引力降低。例如30岁男性18年交,10万基本保额,预定利率2.5%时保费为3,620元/年,预定利率2.0%时为4,160元/年,重疾杠杆从1.53倍下降到1.34倍。
五、重大疾病的危害
(一)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确诊重大疾病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这些治疗过程使得患者不仅要忍受极大的身体折磨,例如手术的痛苦、化疗放疗的副作用等,还会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如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等,同时严重影响着患者家属的正常生活。
(二)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医疗费用负担
患者治疗重疾,通常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甚至有些重疾还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背后通常意味着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费用。重疾往往需要持续较长的治疗时间,甚至需要长期带病生存,后期的治疗、康复护理也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
收入损失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为重疾时病情已经很严重,甚至开始迅速恶化,已不能再从事原有工作,将丧失部分或全部经济收入,其家人也会因为陪护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济收入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六、应对重大疾病的策略
(一)重视重疾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重大疾病的重要措施。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等不良习惯。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检项目的选择。例如,中老年人应重点关注心脑血管、肿瘤等方面的检查;女性应重视乳腺、宫颈等部位的检查;男性应关注前列腺等器官的健康。
(二)合理规划重疾保障
足额配置重疾保额
鉴于重疾治疗费用高昂以及可能带来的收入损失等,每个人都需要足额配置重疾保额,以应对重疾不幸发生后的所有财务损失。在规划保额时,要综合考虑治疗费用、康复费用、收入损失等因素,确保保额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解决定制化需求与费率问题
针对目前重疾险产品定制化困难以及预定利率下降带来的费率上涨问题,保险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设计。保险公司可以开发更加灵活、个性化的重疾险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保障需求,如提供单独加保重疾、轻中症等选项,同时合理控制成本,在预定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产品的性价比,减轻消费者的保费负担。
(三)提高重疾治愈率和生存率
医疗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检测技术、靶向治疗技术、免疫治疗技术等的不断进步,为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效果。医疗机构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重疾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经济基础支持
提高重疾的治愈率,需要良好的治疗条件和经济基础。患者及其家庭应提前规划好重疾保障,确保在患病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使用。同时,社会也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七、结论
重大疾病是一个严峻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其“三高一低”的趋势以及当前的理赔数据所反映出的现状,都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重大疾病的预防和保障。通过个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合理规划重疾保障,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重大疾病带来的挑战,减轻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面对重大疾病这一生命健康的“杀手”时,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