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养老理财理念与行为的演变:2024年调研报告解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居民的养老理财意识逐渐觉醒,投资理财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2024)》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揭示了当前居民在养老理财方面的理念和行为特征。
一、居民养老理财意识的提升
202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财务规划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数据显示,采取家庭财务措施的居民占比大幅回升,仅有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进行过财务规划、目标设定或定投等行为。其中,进行长期或短期财务规划的受访者比例从2023年的20%上升至37%,设定财务目标的比例也从11%提高至21%。这表明居民对财务规划的意识正在增强,尤其是在养老理财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二、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趋势
养老理财已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显示,将长期理财用于补充养老金的居民比例达到47%,其中40岁以上群体的比例更是高达56%。与此同时,配置年金险的家庭比例也大幅提升,反映出居民对补充养老金的迫切需求。这一趋势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密切相关,单一的社会养老金制度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的补充养老金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1%,截至2024年6月底,美国退休资产总额已达40万亿美元,占家庭金融资产的32%。这表明,养老理财在全球范围内都已成为家庭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其渗透率显著提升。调研显示,已开设养老金账户的受访者占比从38%提高至56%,已购买养老金产品的比例从24%提高至37%。这表明,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正在快速上升。尤其是那些有长期理财规划用于补充养老金的受访者,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比例高达48%,远高于无相关规划的群体。
经济水平是影响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的重要因素。高收入群体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比例更高,一方面是因为购买养老金产品需要一定的现金流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收入人群对退休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相对较低,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养老金产品来弥补这一差距。
四、养老理财产品的选择偏好
在养老理财产品选择方面,居民的偏好以储蓄类产品为主,占比达到72%,其次是基金类产品,占比40%。相比之下,保险产品和理财产品的购买比例分别为22%和8%。这一趋势与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的供给分布基本一致,说明养老理财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调研还发现,不同收入群体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存在差异。中低收入人群未购买养老金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而高收入人群则更多地关注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的问题。这表明,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和推广需要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五、保险在养老理财中的重要性
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养老理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调研显示,居民的保险配置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财产险和理财险的涨幅较大,且配置比例与居民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在保险产品的配置顺序上,居民优先考虑医疗险和重疾险,其次是意外险和寿险,最后是长期年金险、中短期理财险和财产险。
保险公司在养老理财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银行和资管公司相比,保险公司在构建客户信任、提供复合型养老产品与服务以及整合康养资源方面更具经验。因此,保险公司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投资理财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
在投资理财信息获取方面,居民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调研显示,收看财经新闻和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受访者占比均有所提高,同时,选择从朋友熟人推荐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通过非专业渠道获取理财信息,这需要他们更加谨慎地辨别信息的可靠性。
七、结论与展望
2024年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养老理财意识正在逐步提升,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在养老理财方面的参与度和产品多样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教育的不断推进,居民的养老理财行为将更加科学和理性。
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和精准推广,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保险公司、银行和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理财体系,为居民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