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你就要成为那个能把老生常谈的事情做好的人。因为这个问题老是谈来谈去,但是90%多的人都做不好,你能做好,那你就比别的人厉害了。老生常谈的话题,第一,说明它太重要了,正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才会老生常谈。在寿险营销管理中,出勤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但是又很重要,所以老要讲出勤;在寿险营销方面,主顾开拓很重要,所以老要讲主顾开拓;在组织发展方面,增员选才很重要,所以我们一直在讲增员选才。是不是?
第二,说明只有少数人做得好,大家都能做得好的事不需要常讲。恰恰是那些很重要,但是又只有少数人做得好的问题要老生常谈。比如说,出勤很重要,但是天天来出勤的人又比较少;主顾开拓很重要,但是能把主顾开拓做好的人又很少;增员选才很重要,但是能把增员选才做好的人也很少。所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你就要成为那个能把老生常谈的事情做好的人。因为这个问题老是谈来谈去,但是90%多的人都做不好,你能做好,那你就比别的人厉害了。
再谈出勤,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中,会有一些大家形成共识的标准。比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所以大家就不会去争论“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线吗?”反过来,只有那些没有形成共识的标准才会反复争论。比如保险业里一直在争论的“出勤”问题。在你的团队里面,出勤率是多少?有多少团队的出勤率可以达到100%?有多少团队有“出勤共识”?真的很少。关于“出勤”的问题已经争论了20几年了还没达成共识。是不是很荒谬?
在保险业,有几百万人在争论这个问题。如果你问家里的亲戚朋友,问那些在其他行业里上班的人,你问他:“你们单位要不要出勤?要不要天天打卡上班?”人家会觉得你问的这个问题好奇怪,上班哪有不打卡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声音:寿险营销不就是销售保单嘛,出勤多浪费时间,为什么一定要出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出勤业绩一样可以很好?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时间跨度不同。所谓“不出勤业绩很好”是用两周、两个月的短期时间来衡量;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五年,答案就完全不一样了。基于短期表现得出来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凡是不出勤的业务人员,寿险职业生涯基本上不会超过两年;而那些天天出勤的业务人员,只要能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出勤决定了你的寿险营销职业生涯的长短。所以,在寿险业要相信规律。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寿险的组织人力发展公式:组织长期的人力 = 组织出勤的人力,如果你的团队有60个人,但只有8个人出勤,你的团队人力实际上就只有8人;如果你的团队只有20个人,但全部出勤,那你的团队人力就是20人。如果你的团队能达到100%的出勤率,说明在你的团队中“出勤”这个标准做到位了。只要你和团队成员坚持每天出勤,就会在团队中建立起一种固定、高效的工作模式,和一套正确的行为规范。团队中每个人都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但是“做得到”和“做不到”中间的差别很大。如果谁有能力把你团队的思维模式统一了,共同信念建立起来,团队标准建立起来,行为规范建立起来,你未来就会拥有世界级的卓越团队。
绩优业务人员知道谁会是自己的客户,谁不可能是自己的客户,懂得放弃。而一般业务人员却希望谁都成为自己的客户,不懂得放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不该用的人身上。这是绩优业务人员和一般业务人员的一个很大差别。但是,很多人第一点就没做好。就是因为你没有准确定位适合你的客户群。虽然人人都需要保险,但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业务人员服务。因此,你选择的客户就应该是他喜欢你、你也喜欢他,你们有共同的理念和做人的原则。这样,你和客户打交道就很轻松了。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