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保险提出新定位应对DRG变革
引言
在医疗保障领域,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普惠性制度,为民众提供了基础的健康保障。然而,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保基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与此同时,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病种分值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正在深刻改变医疗机构的运营模式和医疗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保险需要重新定位,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DRG变革下医保面临的挑战
(一)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增大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以当期收入支付当期支出。社科院2021年预测,医保2026年将出现当年结存 = 0,2034年将出现累计结存 = 0。2024年居民医保收入1.11万亿,支出1.06万亿,几乎无结存。职工医保虽然目前统筹基金仍有结存,但整体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面临严峻挑战。
(二)三医协同改革推动控费
三医协同改革包含药品集采、DRG/DIP支付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三大核心内容,以控费为核心。药品集采打下要素成本,DRG/DIP支付改革确定支付标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保证执行。DRG付费改革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DIP付费改革是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本质上是按病组打包的定额付费。这种改革使医院运营方式由既往的增加产出变成进行成本控制,药品、耗材、检查从收入来源转变为成本,引导医院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诱导性医疗消费,进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加。而且控费范围不仅控医保内,也控客户自费的部分,同组病例“标准化”支付标准,打包定额付费。
(三)医保“保基本”定位进一步夯实
《健康中国2030》对“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有明确要求,若只控制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不对客户自费部分进行管控,个人支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医保定位“全民医保”“全面医保”,普惠群体可享受好医好药供给,但从医疗水平、医药资源供给角度,医疗需求没有分层,DRG、DIP、集采等政策推行后,医保支付标准进一步固化,医保“保基本”定位更加夯实,品质需求与普惠需求分层,医疗需求最终走向分层。
二、商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机遇与市场潜力
(一)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中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该意见提出要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发挥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强调要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中高端医疗保险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符合政策鼓励的创新发展方向。
(二)市场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需求从“看病难、看病贵”逐步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医保聚焦于基础保障,中高端医疗保险可突破传统医保支付限制,为需要先进药械、优质医疗资源、国际化医疗服务的人群,提供更自由的医疗选择权,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目前健康险仅覆盖15%的健康人群,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群、长期护理人群等需求强烈群体的产品开发和保障覆盖有限,商业保险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商业保险的新定位
(一)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保障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使用先进医疗技术和药物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根据风险定价:鼓励长期医疗保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提升保险费率与承保风险匹配度。通过精准定价,既能保证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保险产品。
(二)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积极对接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需求,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保险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的增多,对长期护理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商业保险在这方面的发展,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三)稳步发展疾病保险
结合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定期开展疾病发生率检视,适时更新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疾病保险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和收入损失补偿,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通过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形式履行对被保险人的健康保障责任,推动全社会健康风险减量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提升。升级完善与养老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为保险公司降低赔付风险。
四、商业保险应对DRG变革的具体策略
(一)产品创新
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产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需求,开发个性化的商业保险产品。例如,为老年人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和重疾保险,为慢性病患者开发特定疾病保险,为高收入人群开发高端医疗保险,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结合DRG支付标准设计产品:了解DRG和DIP支付标准,根据不同病组的支付标准,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商业保险产品。例如,对于DRG支付标准较低的病组,可以开发补充保险,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费用保障;对于DRG支付标准较高的病组,可以开发高端医疗保险,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保障。
(二)服务优化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将健康管理与保险服务相结合,为被保险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等服务。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被保险人的健康意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为保险公司降低赔付风险。
提供医疗增值服务: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增值服务,如就医绿通、专家会诊、住院垫付等。这些服务可以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可以增强商业保险的吸引力。
(三)合作拓展
与医疗机构合作: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商业保险可以获取更多的医疗数据,为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与政府部门合作: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商业保险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同时也可以为政府的医疗保障政策提供补充,共同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五、案例分析:DRG支付方式下的患者困境与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许婉婷82岁的父亲因突发性脑梗入院,实施了血溶栓治疗和气管切开手术。老人术后虽然清醒,但左边活动能力差,插着胃管,需整天躺在床上,身体很虚弱。然而,在住院第12天,医生提示许婉婷为父亲办理转院手续,此后父亲在一个又一个医院间辗转,每次住院15天左右就被要求转院,生命最后总共转院16次。许婉婷后来从医生口中了解到DRG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衡量病人不仅看病征、医疗指标,还涉及医院考核、经济收益和医保控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DRG支付方式下,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患者治疗的情况。而商业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保的不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例如,商业保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长的住院期限保障、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保障,以及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结论
DRG变革给医保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商业保险需要积极应对DRG变革,重新定位自身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合作拓展,构建多层次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商业保险要加强与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商业保险有望在医疗保障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