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对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在新时代背景下,保险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稳步迈进,而这一发展新方向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一)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高质量发展是从解决社会各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在保险行业,这意味着从过去单纯追求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转向更加注重保险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品质以及风险防控的能力。过去,保险行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一些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风险管控不足等问题。如今,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险行业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客户的需求。
(二)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能给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够产生更大福利效应的发展。在保险行业中,这要求保险从业人员更加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险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寿险、财险等基础产品,而是更加关注健康险、养老险、教育金险等与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产品。同时,客户对保险服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希望获得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三)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指明方向,提供更大的时代舞台和契机
高质量发展理念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供给侧产品、服务、渠道等全方位改革和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加强,保险行业将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为优质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保险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应用、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一)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这要求保险行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实体经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二)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确保保险业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保险行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如“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等。同时,保险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保险行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从严监管,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必须坚持从严监管,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加强监管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保险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对保险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保险行业的稳健运行。
(四)坚持人民立场,专注主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注主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保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保险行业的责任和义务。保险从业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同时,保险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诉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深化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好开放和安全,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新时代背景下,保险行业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科技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绿色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开发绿色保险产品,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普惠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农民、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的保险服务力度,提高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养老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开发多样化的养老险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保障;数字金融方面,保险行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保险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体验。
三、保险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与机遇
(一)我国保险密度不断增加,保险深度呈现波动阶段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险密度不断增加,保险深度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然而,与全球平均值相比,我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仍有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我国保险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形势来看,虽然保险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科技变革等,但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定调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对支持和支撑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险行业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前瞻行业发展,保险确定性优势凸显、保障需求提升
随着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改变,保险的确定性优势日益凸显。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财富保值增值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关注。同时,健康、养老等保障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也使得保险的关注度和购买意愿不断提升。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势必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政策“组合拳”落地,包括宽松货币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企业税负等,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老龄化、个养放开、DeepSeek赋能,普惠、养老和数字保险大有可为
人口老龄化加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放开以及科技赋能等因素,为普惠保险、养老保险和数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DRG/DIP改革对重疾险、健康险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形成了新的保险需求。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较大,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上,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被重新评估。这些都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四、对保险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
(一)保险密度持续上升,保险深度波动上升
随着保险密度的持续上升和保险深度的波动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险,保险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人们对保险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再将保险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产品,而是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有”的层面,而是进一步追求“好”。这意味着保险从业人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依靠简单的推销技巧来开展业务,而是需要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保险服务,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二)客户整体收入水平提升,需求更加多样化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客户整体的收入水平已上升到新的台阶。截至2024年,我国中产家庭数量约为3220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数的6.5%;中国内地的富裕家庭(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为414.2万户。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基础保障,而是产生了更多新的需求,如退休养老、医疗、康养等。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