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深度解读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一、资管新规核心内容解读二、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影响四部委联合发文足见份量2018年4月27日1、什么是资管新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2020年7月31日,人民银行正式官宣: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银行、证券、信托等不允许再提供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投资出现问题按实际兑付。金融机构不可垫资代付,否则严惩。“预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转变成“比较基准收益”。产品净值小于1时,形成浮亏。可查询,可赎回,像基金一样。
规定了资管产品杠杆比例上限,禁止各类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限制了杠杆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杠杆比例。2、资管新规的三大核心内容2.1-什么是去杠杆?简单来说,“杠杆”指的就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的承受范围,从而迅速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房贷加杠杆炒股加杠杆企业银行贷款一是明确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的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二是规定了不同性质的资管产品所能够采取的杠杆比例上限;三是禁止各类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也就是说,资管新规限制了杠杆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杠杆比例,并且不允许杠杆之上再套杠杆。2.1-资管新规去杠杆体现三个方面2.2-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时候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即银行、信托、证券不允许提供保本保收益的产品,这些金融机构不可垫资,如果出现问题,直接兑付。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保本保息型理财产品几近绝迹 “无脑躺赚”已成过去举个例子:华女士在购买该理财的时候,虽然合同上载明“非保本浮动收益”,但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风险不大,收益固定。并且过往的类似产品都是按期兑现收益的。该项目资金流向:这笔资金被投向了某地区城投公司的棚户区改造PPP项目。项目时间10年期,年化付息8%。项目名称:XXX理财起售金额:100万理财期限:6个月预期收益:年化4.5%2.2-刚性兑付的原理刚性兑付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通过发行新产品兜底处理。投资结果一:城投公司现金流稳定,该地区财政收入良好,项目按时付息,华女士的理财资金经过转辗腾挪的资金池,成功实现了本金收益兑付。
投资结果二:项目运作发生困难,城投公司资金链断裂,该地区政府也不愿意兜底。尽管资金出现问题,但因为“刚性兑付”在,银行垫付了本金和收益。华女士的理财资金依然得到了成功兑付。这就是“刚兑”下的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的运行机制。2.2-银行保本保息的原理所谓刚性兑付:是指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管理该理财产品的机构自行筹措资金,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就是刚性兑付。好事!刚性兑付,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本应该由投资者承担的亏损和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时,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到了金融机构,形成了金融市场的
表面上看是保护了投资者,但深层次看会让隐性风险越来越大,一旦持续下去,发生金融危机,银行信托券商批量倒闭将难以想象。因此防范系统性,全局性的系统风险是监管机构打破刚兑的初心。2.2-资管新规破刚兑的核心2.3-资管产品净值化新规前,从产品类型看,理财子公司主要发行的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和权益类3种类型。资管新规要求2021年底所有理财产品全部净值化2.3-资管产品净值化净值型就是客户的投资收益市场化,投资收益实际上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存在固定的情况,那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拿到更高的收益率,也可能会拿到更低的收益率,甚至有可能会亏本。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