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保险网,保险资料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是:万一网 > 早会经营 > 保险理财

9月1日后保险预定利率进入新时代新产品新让利嵌入字体18页.pptx

  • 更新时间:2025-09-13
  • 资料大小:98.6MB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上传者:wanyiwang
详情请看会员类别或者付款方式
    
内容页右侧
资料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

低利率时代的财富守护指南:解码保险预定利率下行后的新机遇

202591日,保险行业迎来又一个关键节点——预定利率全面进入“新时代”。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从2023年“3.5%时代”的落幕,到2024年普通型、分红型保险预定利率的同步下调,再到20259月分红型保险预定利率进一步调整至1.75%,中国保险市场的利率周期正以清晰的轨迹向下延伸。

 

对于保险人而言,“预定利率降了,产品利益降了怎么卖?”“新产品责任和服务是否匹配?”“客户为何选择此时配置保险?”等灵魂拷问从未停止;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低利率时代如何守住钱袋子?”“医养成本攀升下如何规划品质生活?”等现实焦虑亟待解答。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产品设计逻辑出发,拆解低利率时代下保险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分红险这一“新主角”的底层逻辑与优势。

 

一、经济环境剧变:财富管理的“三重压力”与“刚需觉醒”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经济也在结构调整中迈向高质量发展。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财富管理的环境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守护”,三大核心压力愈发凸显:

 

第一重压力:增收难,财产性收入增长停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55%,而财产性收入(如理财、租金、投资收益等)仅占8.7%。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居民通过投资房产、股票、基金等传统方式实现财富增值的难度显著上升。更关键的是,“三税复征”政策落地后,出租房屋需缴纳增值税、房产税,国债及债券利息需计入综合所得缴税,境外炒股盈利需申报个人所得税——过去“躺赚”的理财方式成本陡增,财产性收入的增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第二重压力:增值难,低利率周期长期化。 2023年以来,央行持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多次下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新一轮降准降息在路上”的市场预期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将持续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全球通胀黏性、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低利率环境可能在新兴经济体中长期存在。这意味着,依赖单一固定收益的财富管理模式将难以抵御通胀侵蚀。

 

第三重压力:医养刚需升级,规划刻不容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医养新规”密集出台:社保纳入纳税系统、DRG医保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基础医养由社保托底,但品质医养(如高端病房、进口药、康复护理)需个人承担。以癌症治疗为例,靶向药、免疫治疗等自费项目年均费用超20万元;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费用每月可达1.5万元。若未提前规划,品质医养可能成为家庭的“财务黑洞”。

 

在这三大压力下,“在安全的前提下让财富保值增值”成为全民刚需。而保险,凭借“长期锁定利率、风险转移、功能复合”的特性,正从“可选工具”变为“必选项”。

 

二、保险产品的“新定位”:从“单一保障”到“财富解决方案”

面对客户的核心需求,保险产品正从传统的“风险补偿”向“财富规划综合解决方案”升级,覆盖增额终身寿、重疾险/医疗险、年金险三大核心场景:

 

1. 增额终身寿:锁定长期利益,对抗利率下行

 

增额终身寿的核心优势在于“保额与现金价值双增长”,且增长利率写入合同,不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例如,一款预定利率3.0%的增额终身寿产品,30岁男性年交10万元、交10年,第10年现金价值约110万元,第20年约180万元,第30年约300万元。这种“时间复利+法律确权”的特性,使其成为家庭“长期储蓄账户”的优选——无论是子女教育金、婚嫁金,还是自己的养老金,均可通过前期投入、后期灵活减保实现定向规划。

 

2. 重疾险/医疗险:覆盖健康风险,守护收入能力

 

重疾险的核心是“收入损失补偿”——一旦确诊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如癌症、心梗),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保额,弥补患者因治疗、康复导致的3-5年收入中断;医疗险则是“医疗费用兜底”,覆盖社保外的自费药、进口器械、特需病房等费用。在DRG医保改革下,基础医疗的“广覆盖、低水平”特征愈发明显,商业医疗险(尤其是百万医疗险、高端医疗险)已成为“品质医疗”的必备工具。

 

3. 年金险:打造终身现金流,应对养老风险

 

年金险的核心是“终身领钱”——通过年轻时的持续缴费,约定退休年龄后每年/每月领取固定金额,活多久领多久。例如,30岁女性年交10万元、交20年,60岁起每年可领取约10.5万元,直至终身。这种“确定性现金流”完美匹配养老需求,与社保的“基础保障”形成互补,确保退休后生活质量不下降。

 

三、预定利率下行后的“新主角”:分红险的底层逻辑与优势

20259月,保险预定利率调整进入“深水区”: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从2.5%降至2%,而分红型保险预定利率仅从2%降至1.75%。为何分红险成为此次调整中“降幅更小、更受鼓励”的品类?其背后是政策导向、产品设计与投资能力的多重驱动。

 

1. 政策鼓励:分红险是“稳负债、促发展”的关键工具

 

2024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支持分红险发展:

 

对险企:鼓励主动降低刚性负债(如减少高预定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通过分红险的“浮动收益”模式实现长久稳健经营;

 

对消费者:鼓励购买分红险,通过分享险企经营成果获得“超额收益”,弥补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缺口。

 

政策差异的背后,是监管对“风险与收益平衡”的精准把握:分红险的收益由“保证部分(预定利率)+浮动部分(分红)”组成,既避免了固定收益产品“收益过高、利差损风险”的隐患,又通过浮动收益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回报”的期待。

 

2. 底层逻辑:预定利率下降,分红收益反而可能更高

 

许多客户疑惑:“预定利率降了,产品利益不就降了吗?为什么还要选分红险?”答案藏在分红的计算公式里:

 

分红收益 = 责任准备金 ×(投资收益率 - 预定利率)× 70%

其中,“责任准备金”是险企为履行未来赔付责任计提的资金,与预定利率负相关——预定利率越低,险企需计提的责任准备金越多(相当于“安全垫”更厚)。假设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定(如长期演示3.5%),当预定利率从2%降至1.75%时,责任准备金增加,分红的基数随之扩大,实际分红收益可能不降反升。

 

以具体案例说明:

 

情况1:预定利率2%,责任准备金1000元,投资收益率3.5%,则分红收益=1000×(3.5%-2%)×70%=9.45元;

 

情况2预定利率1.75%,责任准备金增至1200元(因预定利率下降,需多计提200元),投资收益率仍为3.5%,则分红收益=1200×(3.5%-1.75%)×70%=15.75元。

 

可见,在投资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预定利率下降反而提升了分红收益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分红险的核心优势——“保证部分虽降,但浮动部分的潜力更大”。

 

3. 收益支撑:险企投资能力升级,分红来源更丰富

 

分红的稳定性,最终取决于险企的投资能力。近年来,国家持续拓宽险企投资渠道,为分红收益提供了多元支撑:

 

权益类投资鼓励险资入市(如2023年银保监会将险企股票投资上限从30%提升至45%),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另类投资试点险资投资黄金(202410家险企获批黄金投资资格),黄金的避险属性与长期保值功能,可对冲股市、债市波动;

 

基建与产业投资:通过债权计划、股权投资参与“新基建”、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项目,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以某头部险企为例,其2024年投资组合中,权益类资产占比35%,黄金及大宗商品占比5%,基建债权计划占比40%,综合投资收益率达4.2%,远超演示的3.5%。这种投资能力,为分红险的“浮动收益”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给客户的“行动指南”:低利率时代,为什么要现在配置保险?

回到开篇的“灵魂拷问”,答案已逐渐清晰:

 

问题1:预定利率降了,产品利益降了怎么卖?

 

答:保险的核心价值不是“单纯比收益”,而是“锁定长期利益+对冲不确定性”。预定利率下降后,固定收益产品的“性价比”降低,而分红险通过“保证+浮动”的设计,既能提供基础保障,又能分享险企投资成果,反而更具竞争力。

 

问题2:新产品预定利率是多少?

 

答:20259月起,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为2%,分红型保险预定利率为1.75%(即保证部分的最低收益)。但需注意,分红险的实际收益=保证收益+浮动分红,长期来看,其综合收益可能超过低预定利率的固定产品。

 

问题3:新产品责任和服务怎么样?

 

答:新产品更强调“保障与服务融合”。例如,重疾险新增“癌症多次赔”“心脑血管二次赔”等责任;年金险对接养老社区、高端医疗资源;增额终身寿支持“保单贷款”“减保取现”等功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问题49月后客户在哪里?

 

答:客户需求从未消失,只是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低利率时代,客户更需要专业顾问帮其梳理需求(如教育金、养老金、财富传承),匹配“保险+服务”的综合方案。

 

问题5:销售新产品的开口理由是什么?

 

答:核心是“帮客户解决痛点”——

 

对担心财富缩水的客户:“利率越来越低,现在配置锁定长期收益,比未来‘有钱买不到’更划算”;

 

对关注医养的客户:“社保只能保基本,品质医养需要提前规划,保险是唯一能提供‘终身现金流’的工具”;

 

对犹豫观望的客户:“分红险的保证部分写进合同,浮动部分有险企投资能力支撑,现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窗口期”。

 

结语:保险,是对不确定未来的“确定性承诺”

3.5%时代”到“1.75%时代”,利率的下行轨迹从未改变;从“单一保障”到“财富解决方案”,保险的价值持续升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险或许无法让我们“一夜暴富”,但能为我们提供“确定的收益、确定的保障、确定的未来”。

 

20259月,不是保险的“终点”,而是“新起点”。当预定利率进入“新时代”,真正懂保险的人,早已开始用它守护财富、规划人生——毕竟,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没有了
您为本资料打几分?评价可得2积分。积分有什么用?请看这里
用 户 名:
 已登录
评论内容:
完善左边的评价,这会帮到更多的用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已输入0个字,评价五个字以上方可成功提交。50字以上优质评价可额外得10分
以下是对"9月1日后保险预定利率进入新时代新产品新让利嵌入字体18页.pptx "的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会员类别 | 文件上传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嘉兴开锁公司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