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顾:预定利率“三连降”
1. 2024 年 1 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通知》,建立“季度研究值+25BP 触发阈值”的自动调整机制。
2. 4 月 21 日协会首次公布研究值 2.13%,7 月 25 日再公布 1.99%,连续两次满足“现行上限-研究值≥25BP”,触发下调。
3. 8 月 31 日前行业须完成新产品报批与老产品停售,切换节奏与 2023 年 7 月那一次类似,但窗口期更短。
二、本次下调幅度与结构
- 普通型人身险:2.5% → 2.0%(一步到位,而非 2.25% 过渡)
- 分红险(保证部分):2.0% → 1.75%
- 万能险(保证部分):1.5% → 1.0%
三、触发原因拆解
指标 2023Q4 2024Q1 2024Q2 变动结论
5 年 LPR 3.95% 3.6% 3.5% ↓45BP
5 年定存 1.55% 1.55% 1.3% ↓25BP
10 年国债 2.6% 2.2% 1.9% ↓70BP
研究值算法(加权+行业资产负债综合)直接被打到 1.99%,触发阈值。
四、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1. 对客户
- 保障型:终身重疾、定寿等纯保障产品涨价 8%–15%(与 2023 年 7 月那一次幅度相近)。
- 储蓄型:
– 增额终身寿 IRR 普遍从 2.8% 左右降至 2.3%–2.4%;
– 年金险 30 年 IRR 从 3.0% 左右降至 2.5%;
– 分红/万能险演示收益同步下调。
- 旧保单:已承保合同不受影响,锁定原利率。
- 投保窗口:8 月 31 日前是“老产品”最后上车机会,预计 8 月中下旬会出现集中投保潮。
2. 对保险公司
- 负债端:新业务价值率(VNB margin)提升 3–5 个百分点,长期利差损风险缓释。
- 销售端:停售炒作只能带来 1–2 个月的脉冲式保费,随后将面临“价涨+收益降”的双重抑制,个险渠道新单或下滑 10%–15%。
- 产品策略:
– 头部公司(国寿、平安、太保)已启动分红险“主力化”计划,2025 年起分红险在新单占比预计由 25% 提升到 50% 以上;
– 中小公司因品牌红利不足,会更依赖万能账户和投连险做差异化。
- 投资端:负债成本下降后,保险资金对长久期地方债、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需求边际减弱,部分资金或转向红利股票、REITs 以博取超额收益。
五、监管与市场展望
- 监管下一步:不排除 2025 年建立“浮动演示利率”制度,对分红险的红利演示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引入动态上限,防止销售误导。
- 市场利率:若 5 年 LPR 继续下调至 3.3% 以下,2025Q1 研究值可能跌破 1.75%,则普通型预定利率或再降至 1.75%,行业需提前准备第三轮停售。
- 客户策略建议:
– 保障缺口大的家庭:赶在 8 月 31 日前锁定高杠杆重疾/定寿。
– 稳健型资金:老增额寿、老传统年金仍是当前锁定终身 2.5% 复利最安全的工具;若错过,可转投分红型增额寿,关注演示收益与实际分红实现率。
– 对收益敏感且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者:投连险、公募 REITs、红利 ETF 可作为补充,但需接受净值波动。
一句话总结:本轮预定利率下调既是对持续走低的“市场利率三剑客”的被动跟随,也是监管主动降低行业刚性负债成本的关键一步;对客户是“涨价+降收益”,对险企是“减负+转型”,对销售端则是“停售狂欢后的长期阵痛”。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