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的变化:
1998年:保险和银行机构的监管开始分离,逐步走向专业化监管。
2018年: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统一监管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政策导向:
原央行副行长李波:强调中国大量储蓄集中在银行和房地产,这种比例极不健康,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目标是将部分储蓄吸引到保险资产中,并引导保险资金持续进入实体经济。
金融改革的底层逻辑:调节金融比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降准降息趋势:
2025年热词:降准降息。
2015年以来,5年期定存利率从4.00%逐步下降至1.30%,显示出利率长期下行的趋势。
市场动态: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停售3、5年期大额存单:降低负债成本,避免利率倒挂。
专家观点:当前的利率水平可能是未来的顶点,未来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
居民财富的去向:
金融市场数据:寿险保费三年增长到近3.2万亿,显示出居民财富从银行存款向保险产品转移的趋势。
储蓄型险种成为新宠:市场不语,只是默默“保险”,显示出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保险行业重大调整:
产品调整:2.5%预定利率的产品即将停售,未来新产品的预定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调。
对市场的影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储蓄类保险的收益空间缩窄,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长期稳定性依然具有吸引力。
销售策略:
抢市场:抓住当前市场机会,推广高收益的保险产品。
抢时间:利用产品停售前的最后时间,完成销售任务。
抢客户:锁定目标客户,尤其是对长期收益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建议和服务。
赚钱的机会:当前是锁定高收益的最后机会,销售2.5%预定利率的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长期收益。
行动建议:
产品优势:
高预定利率:2.5%的预定利率远高于当前银行存款利率(1.3%),具有显著的收益优势。
长期稳定性:保险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适合长期理财规划。
保障功能:除了理财功能,保险产品还提供风险保障,如重疾险、寿险等。
客户沟通技巧:
开场白:利用当前市场利率下降的新闻吸引客户注意力,例如:“银行存款利率又降了,您知道吗?我这儿有个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您一定要了解一下!”
产品讲解:强调保险产品的长期收益、稳定性和保障功能,对比银行存款和国债。
促成:强调产品停售的紧迫性,例如:“这个产品马上就要停售了,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产品了,不用纠结,赶快投保!”
异议处理:
价格高:强调保险产品的长期收益和安全性,对比银行存款和国债。
担心收益不确定:提供历史分红数据,强调保险公司的品牌实力和分红实现率。
资金流动性:说明保险产品的灵活性,如可减保取、可全部取,无手续费。
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强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储蓄进入保险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利率走势:
利率长期下行趋势明确,当前是锁定高收益的最后机会。
市场趋势:
储蓄型险种成为居民理财的新选择,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销售机会:
利用当前市场机会,推广高收益的保险产品,抓住最后的销售窗口期。
立即行动:
锁定目标客户,利用最后的时间完成销售任务。
强化沟通:
熟练掌握销售话术和异议处理技巧,确保与客户的沟通顺畅。
团队协作:
全员参与,互相支持,共同完成销售目标。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