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保险最致命的3大误区和原则,在现实中,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保险到底要怎么买,误买、错买、盲买等情况时有发生。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保障规划,且投入金额不低,年轻人买保险必须慎重考虑,才能避免“踩雷”。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性及消费习惯出发,
了解年轻人易犯的保险误区及正确做法,让你避免“中枪”!盲目从众“别人买啥我买啥”年轻人的消费观相对洒脱,特别是在网红与偶像经济崛起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偏爱明星或网红代言的符号化商品。比如,某品牌出了一个新的口红色号,见许多时尚达人“强烈推荐”后,便迫不及待地收入囊中。
这种行为也反映在买保险上。盲目从众“别人买啥我买啥”崇尚“野性消费”的年轻人,通常在知晓买保险是一件重要的事后,下意识的举动就是询问身边买过保险且年龄差距不大的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想配置与其“差不多”的方案。正解:保险是一份个性化定制方案,规划的依据远不止年龄,还有家庭情况、收入、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等。盲目从众的结果可能是“错付终身”,所以购买保险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去配置。过度自信“买保险线上就行,不需要代理人”我们生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善用各类线上软件解决问题:譬如,遇到不会处理的电脑问题,马上“百度一下”即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遇到看不懂的国外商品,在淘宝上“扫一扫”亦可知晓答案。这样的习惯,可能导致在买保险时,陷入“线上比线下更方便”“我自己在线上了解就好,不需要代理人”的误区。
正解:买保险,线上不一定比线下“方便”,且需要一位专业的代理人。因为保险产品不像实物商品,保险的合同条款往往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网络上充斥的碎片化产品信息和难辨真假的“专业化”解读,难以让人真正弄懂一款保险产品,极有可能越看越“不懂”。
如果没有一位受过真正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代理人为其指引,买错保险也是“分分钟”的事。“薅羊毛”成习惯,舍不得“正儿八经”花钱买保险过去,年轻人的消费观多是“以贵为重”,“贵的就是好的”。
但现在,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许多年轻人的消费观也日渐转变,“薅羊毛”成为“逆势出道”的消费新趋势。不管是“点外卖”还是“充话费”之前,许多年轻人一定要“领券”,因为这样更便宜;“薅羊毛”成习惯,在各类购物软件上买东西时,一定要“凑满减”才划算。崇尚“薅羊毛”的年轻人在买保险时,也会这样。当线下的保险产品动辄几千元上万元,而线上有更便宜乃至免费的保障产品时,他们多半选择后者。
殊不知,这种做法几乎是精准“踩雷”!“薅羊毛”成习惯正解:当大众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时,各种“类保险”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支付宝推出了“相互宝”,美团推出了“美团互助”。各种互联网保险公司推出了“首月0元”“零首付”乃至“免费”的保障产品,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上述产品的出现,让年轻人产生一种“买保险不必花许多钱”的错觉,甚至以为买了上述产品。
就是为自己上好“保险”了。“薅羊毛”成习惯事实上,便宜不一定有好货。比如强调“首月0元”的产品可能就没有对保费缴纳整体情况、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进行充分提示,容易产生销售误导或让购买者忽略产品的重要信息。
而从银保监会严格取缔“首月0元”等产品、加强对众筹、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监管,以及“灯火互助”“美团互助”“相互宝”。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