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险是治愈,中产焦虑的特效药,很多储蓄型保险陆续下架,10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互联网保险新规》。很多高性价比的储蓄型保险,都会在年底之前陆续下架,很可能以后在网上就买不到了。很多朋友看完新规后,问了我们不少关于年金险的问题,今天就来讲一下年金险。很多人对于年金的认识,年金,收益不高,3%-4%,勉强覆盖住通货膨胀;产品不灵活,通常需要存5-10年,才能不亏本,10-20年收益才能涨上去;所以在很多的人眼中,年金往往是富人的标配——富人把资产拿出来一部分买年金,保证一部分资产的绝对安全性,让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有能力东山再起。“富人因为有钱所以可以不注重收益率,可以随便买买买,不是我们没钱人考虑的。”这是很多人对于年金的认识。年金从来不是富人的标配,但这个逻辑对吗?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富人要注重资金的安全性,穷人就不需要注重了?富人怎么得罪你了,为啥富人要赚的少?我们应该学习富人还是学习穷人?年金从来不是富人的标配,恰恰相反,相比于风险承担能力更强的富人,中产和想成中产阶级的人更需要年金。(特别穷的人就不说了,穷人先活下去更重要),中产困境相比于富人,中产的困境在于可支配资产极为有限:不同于手里有大把的现金,可以随意支配的富人。中产相对有钱,但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基本没有。房子占了资产的一大半,收入又被房贷占了一半,这是很多中产面临的处境。而用来自住的房子,表面上看起来是可以缓慢增值的资产,但实际上确实负债:中产的可支配资产很难得到提升它不能提供现金流,为你的生活提供帮助;它需要还房贷,挤压你本不多的可支配资金;未来大概率要换房,而一旦换房,还要支出10%左右的税费。所以中产基本只能奶茶自由和菜市场自由这种极有限的空间里嘚瑟,一旦面对教育、医疗、房子这种庞然大物,往往只能唯唯诺诺的闪转腾挪。而更可怕的是,中产的可支配资产很难得到提升。中产流入现金流不稳定在中产的资金池里,其支出端要房贷和教育备战,要源源不断的流出现金流;而在收入端,中产所流入的现金流却是极不稳定的。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中产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中产大概需要以下几点:不懈的奋斗+时代的机遇+不错的行业+合适的家庭。运气好,要5-6年,运气差要10年。假设一个人,24岁毕业,摸打滚爬十年,终于拿到了高薪,成为中产,接下来会遇到什么?35岁死亡线。
前十年踩着时代的东风,终于拿到高薪,后十年就因为时代而陷入了职场危机。中产作为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挣钱的角色,很容易陷入中年危机当中,并造成阶级的跌落,而一旦跌落,用尽所有青春爬上去的这批人都很难再有机会爬上来了。增值形成被动收入这时候,中产就面临着有负债,没收入的尴尬局面,外表光鲜,内心里面则都是说不出的苦。因此,中产大多喜欢理财,希望靠着资产的增值形成被动收入,脱离阶级掉落的噩梦。中产的理财梦
上班摸鱼、看股票K线、讨论房价涨跌是中产为数不多的乐趣。不同于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小资们,中产没有对车厘子的沉迷和牛油果的眷恋,富足的生活让他们不需要在朋友圈靠,账户余额里不断增长的数字才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