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定先保护谁,概率决定先保哪种,保费要动态的调整,资本决定产品类型。同样的道理,若想选择适合的,我们先要:1. 确定好给谁买,自己是否需要?不适合购买的人群一定要注意:1)重疾险健康告知比较严格,所以如果已经在患病当中,或者已经检查出初期症状的人,不能购买。2)重疾险年龄越小价格越低,所以超过60周岁的人群,且不说没有杠杆可言,同时也没什么可选择的余地,不建议购买。3)重疾险的作用是失能补偿,所以若你很有钱,可以达到躺着赚钱的地步,没有必要购买,你更需要的可能是一款高端医疗险。1. 确定好给谁买,自己是否需要?以上,请自查。当然,如果我们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患病时间,无论是多少岁,都可以利益最大化。但,能预测未来的人可能不会存在。所以,还是要趁早,不要让自己追悔莫及。用句不合适的比喻: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2.选择保障责任与产品类型除了最基础的重疾以外,这四项额外的责任的组合使重疾险种类多种多样。我们把保障责任由少到多依次排列:只保障重疾(单次)的重疾险, 因为只赔付重疾,而重疾的赔付严苛程度仅低于“死亡”,所以常常被人诟病为“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这是上一个时代的遗留版本,也没见得相比于附带轻症险的重疾险便宜,现在这种重疾险已经很少见了,我们可以不做考虑,括号一中的可以删掉了。而附加上轻症的重疾险 ,又称为“消费型重疾”或者“纯重疾”。因为“纯粹”,所以这种产品形态实现了重疾险的最基础保障。这也是网络平台上最常见的重疾种类。“纯重疾”一般都是单次赔付。2.选择保障责任与产品类型,既然存在消费型的“纯重疾”,那么必然存在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形态,也就是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之前买的重疾险贵的原因,大众常称之为“储蓄型重疾”,也就是附加了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既然附加身故责任,那么这个保险的性质就从原本“不一定赔付”的概率,直接上升到“一定会赔付”,所以这也是重疾险价格的一道分水岭。注:我所指的身故责任是身故赔“保额”。特定疾病和癌症多次赔付我们可以直接拆分出去,看做为“单独的组件”,随时可以加在基础设施上面。这样,提取公因式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只有两种。2.选择保障责任与产品类型2.选择保障责任与产品类型一种是带身故责任的,另外一种是没有身故责任的。那么要不要带身故责任,就成了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好吧,实际大部分人的纠结点也都在这里。to be or not to be?“身故责任”要不要?给你几点可以参考的决策依据:第一,从价格上考虑:“带身故责任多次赔付”对比“纯重疾”要贵上65%左右。“带身故责任单次赔付”对比“纯重疾”则贵了50%左右,差距不大。而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往往固定附带“身故责任”。身故责任和“寿险”很像,但重疾险中的身故责任是“重疾”和“身故责任”只能赔一个,一旦赔了重疾,身故就无法再获得赔偿了。所以我们也可以采用“纯重疾”+“寿险”的产品组合,价格大概要比附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多出25%左右。这种组合的好处是,重疾和身故是分开赔的,两个都会赔,总保额高。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