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优质选择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在“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标志着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届时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左右。这一趋势的加剧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涵盖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同时由于少子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进入下行期,养老金的缴费基数减少,而享受养老金的人数激增,养老金的收支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养老规划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未来居民养老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问题
1982年以来,我国扶老比逐渐增加,至2023年,已攀升至22.5%,意味着目前平均5名年轻人要赡养1位老人。据中国老龄办的预测:2050年扶老比将达到1.3:1,即几乎平均每位年轻人都要赡养一位老人,养老负担明显加重。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在70%-80%才能基本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但自本世纪以来,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不断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的70%左右,到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仅为43.6%,甚至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的养老金最低替代率55%。而预计到2050年养老金替代率会骤降为20%。养老金领取人口远超劳动人口,养老金的收支压力增大,养老金的补充需求显著增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养老金可能无法满足未来的日常生活需求,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二)医疗问题
老年人平均每人每年医疗费用高达1.6万元,医保报销比例50%左右,大病仍需自付高额费用。老年人同时得多种疾病的情况十分普遍。研究显示,60 - 69岁人群的多种疾病患病率为32.4%,而80岁以上人群的多种疾病患病率高达40.2%。共病不仅会增加诊疗的复杂性,还会增加失能风险。
(三)照料与护理问题
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社会养老床位数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需求。养老服务内容匮乏,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差,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老年人医疗开支增加,包括长期护理、药物费用等,这些费用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银发族”的困扰与担忧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养老意识以及长期的资金管理需求日益增加。《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调研 - 2023》显示,居民对退休时的财务状况普遍期待较高,有70%的受访者希望达到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并愿意拿出较高比例收入作为退休养老储备。调研显示,55%的受访者选择3 - 5年后可取的中短期养老金融产品,同时约25%的受访者选择10年后取出或退休后取出的长期产品,特别是税前年收入在66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对长期产品有明显偏好。这反映了居民对长期资金管理的需求增加。
四、分红型保险的特点
分红型保险具有“保证利益 + 浮动红利”双重保障功能,在锁定保证利益的基础上,赋予客户参与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分配权(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保险公司的分红是不确定的,某些年度可能为0。在市场环境波动时,实现资产锁定;在市场经济趋好时,实现资产增值。专业的保险公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投资模型,涵盖股票、债券、PE、信托等,并通过科学的模型调整出优秀的资产配置。
五、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的优势
(一)高品质养老财务规划
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是一种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在约定的期限内,有规则的、定期的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它与生命等长,提供安全稳健、源源不断、有规则的现金流,在低利率时代背景下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实现“攻守”兼备。
(二)“攻守”兼备
在市场环境波动时,锁定保证利益;在经济形势趋好时,浮动红利增值。这种保险产品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同时,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为投保人带来额外的收益。
(三)专业投资与资产配置
专业的保险公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投资模型,涵盖股票、债券、PE、信托等多种投资渠道,并通过科学的模型调整出优秀的资产配置。这使得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六、分红险是什么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额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身保险。分红险可以采取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的形式。分红险的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确保了产品的优势和投保人的利益。
七、分红险产品的分红来源与分配监管规定
分红险的分红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保险公司在确定每一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时,应当遵循普遍接受的精算原理,并符合可支撑性、可持续性原则。保险公司用于分红保险利益演示的红利不得超过按规定的公式计算的上限。在披露红利实现率时,应当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
八、分红险的长期发展趋势
分红险的长期发展趋势是积极的。我国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经历了多次调整,从1999年之前的高预定利率时代,到1999 - 2013年的2.5%时代,再到2013 - 2022年的费改时代,以及2023年起的利率快速下调时代。近年来,受长端利率下行及权益市场低位震荡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资产端投资收益持续承压,进而加剧负债端与资产端利率错配的风险。随着定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未来人身险行业将继续深耕产品多元化、精细化,向“保底 + 浮动”分红型产品进一步转型,在保险回归保障的同时优化负债端成本管理,并提高定价效率。
九、监管倡导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商保年金
2024年10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保险业“新国十条”首个配套文件,明确“商保年金”定义,细分五类产品功能,重点发展长期领取功能产品。商保年金具备养老风险管理和长期资金稳健积累作用,保险期限5年及以上、积累期或领取期设计符合养老保障特点。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十、我国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国家人口普查的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陆总人口14117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而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则上升了4.63%。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35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22.3%,达到国际定位的超级老龄社会。到210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展望,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及占比趋势性减少。我国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延迟退休办法,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延迟退休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影响即将退休的人,也会对中、青年人产生一系列影响。应对延迟退休政策措施包括终身学习、职业规划、财务规划和跨代合作。
十一、商业养老保险适配个人养老金规划四大铁律
商业养老保险以保险合同的形式约定,安全性高;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助力保值增值,具有稳健性;专款专用,应对人生各阶段资金需求,具有专属性;活多久领多久,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具有持续性。养老保险值得信赖,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优质选择。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