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其所持有的上海全土豆科技有限公司的95%的股份。全土豆公司持有土豆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此时土豆网刚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
2010年11月10日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离婚财产分割诉讼)冻结了王微名下三家公司股权。
土豆网被收购
王微重启IPO时,美国资本市场却早已变冷,土豆上市首日下跌12%。因为土豆网丧失了在竞争中抢先一轮融资的商业机会,最终土豆网被优酷网并购。
赶集网的王浩然也发生了婚变纠纷;快餐连锁巨头真功夫蔡达标同样经历了创业夫妇纷飞的过程;钢铁大王杜双华等企业家也曾卷入婚变纠纷。
土 豆 条 款
什么是土豆条款?
背景:土豆网在上市过程中,因创始人婚变,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最终形成所谓“土豆条款”。
概念:土豆网王微离婚后,一些投资者把项目创始人的夫妻关系也当做考察的因素之一,制定相应的防范条款,以规避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有约在先
措施
防范措施
从婚姻角度,明确财产、股权的归属。
从公司角度,公司章程、公司内部制度与股东协议。对股东进行约束,避免由其行为(可以包括其婚姻变动引起的财产变化)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
善用公司属性
措施
防范措施
《公司法》赋予股东对于其他股东进行股份转让的否定权,同时肯定股东内部的优先购买权。
股东的查账权、退股权和解散公司诉权,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提供了寻求公平合理的救济途径。
公司高管职位的取得有严格规定。选拔有能力有资质的管理人员,确保公司的管理运营不因个别股东的股权转让而遭受重大影响。
个人
财产
企业财产
企业与私人资产隔离
1、公司有独立的财产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如果股东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发生混同,则债权人可以刺穿公司面纱,要求股东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案例回放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5号
案情:原告徐工机械公司起诉要求川交工贸公司支付拖欠其货款。川交机械公司、瑞路公司与川交工贸公司人格混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院认定:三个公司存在人员混同、公司业务混同、公司财务高度混同。
经法院查明:三公司股东或相同或为夫妻关系;公司经理、财务负责人、出纳会计以及工商手续经办人均相同;公司的管理人员存在交叉任职的情形,公司的经营范围部分重合,且相互之间存在共用统一格式的协议文本的行为;公司共用结算账户甚至混用财务专用章。
企业与私人财产混同的风险
01
案例回放
李总经营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了少开发票不交税,他便用女儿的名义在银行开个帐户,并通知部分不要发票的商户将租金直接支付到女儿的银行帐户中,几年累积下来,女儿的帐户共收租金过亿元。
后来女儿女婿闹离婚起诉到了法院,女婿向法官说妻子名下在银行还有亿元的存款,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坚决要求分割,而女儿告诉法官那是父亲公司的钱,不是自己的收入。
如果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或是女婿一气之下到税务机关举报,那么李总将面临偷逃税的刑事风险,同时企业或面临债务偿还将由股东个人家庭财产承担连带责任的严重后果。
财产混同的现象及后果
用股东个人账户周转公司资金
后果:击破法人独立人格;构成民事
纠纷,甚至侵占嫌疑构成刑事
犯罪。
以股东个人或家庭资产设置担保
,为公司贷款、融资或直接提供
资金支持
后果:家庭风险与公司风险捆绑,
查封、利益受损。
如何防止财产混同
01
公司独立经营:账目清晰、
财务制度健全、资产交易
手续齐全,减少关联交易
03
02
04
一旦产生纠纷,
寻求专业帮助
法人独立人格的保持:
防止混同、有限责任
保险合同:设立保险
合同进行资产隔离
05
PART
两个传承案例的比较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案例1:李嘉诚
2012年7月23日,李嘉诚分家方案向公众披露。李嘉诚将现有事业交于长子李泽钜,即李泽钜通过家族信托接管家族的实业;而二儿子李泽楷将会得到不少于李泽钜的资金支持,以便开展新的事业。李嘉诚的分家方案可以说对两个儿子考虑周详,按照他们的性格特点分别作出不同的决定,而非按照传统均分。
随性而定:长子从小被教导责任为先,商业行为更为保守,适合守业。次子有更自由的空间闯荡开拓,具冒险精神,适合创业。
权益隔离:如将兄弟权益绑在一起,一旦出现裂痕,争端不绝。
互相帮持:李泽楷做不好资本运作的时候,李泽钜可以对弟弟实行金援。在实业走下坡路的局面下, 李泽钜也能获得弟弟支持。
家族信托:李嘉诚基金对企业控股,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治理。
分家安排
案例2:霍英东
霍英东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在2006年辞世五年后,他精心部署的遗产计划在子女争产风波中颓然破产,使计有13个子女的霍氏家族对霍氏的接班继承产生遗产争议大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事件发展
事件发展
事件发展
案例启示
1
2
3
4
分家宜早不宜晚
资产核查,做到账目清晰
专业人士设计遗嘱
职业机构作为遗嘱执行人
接班人的选任
04
03
02
01
接班人选任原则
股权传承时机
赋予继承者以控股权;
其他家族成员:合理安排;以不进入家族企业为原则;不赋予股权或给予少量股权。
尽早培养;
让继承人从基层做起或者取得外部工作经验;(李嘉诚)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培训计划。
是否具备企业家素质为准;
没有接班意愿,不强求;
家族成员没有合适接班人,另辟蹊径。
理智须战胜情感
提前安排,早做培养
股权在家族成员
内部的安排
接班人锻炼一段时间后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带领企业取得新的进步时,才将家族企业的控股权转让给接班人。
06
PART
财富管理传承的工具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三
内容四
内容五
遗嘱的内容:离世时对自己合法财产的安排
遗 嘱
公证机关和遗嘱人保管,同时被篡改、毁损的可能性很小;
修改遗嘱必须重新进行公证;程序复杂,需要经过询问、审查、证据收集、制作公证书等程序,较为不便。
公证
自书
全部内容都需要遗嘱人亲自书写,因为字数较多,被伪造的可能性较小;一旦产生纠纷,笔记鉴定结果的情况往往使继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自书遗嘱并非理想形式。
代书
两名见证人的见证下订立,由见证人代写,但由本人签字确认内容;单纯鉴定签名,字数较少,因此不同专家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品行见证人将大大提高代书遗嘱的效力。
录音
录音遗嘱也需要两名见证人;必须保证所录声音的清晰,否则高科技声纹设备不能检测出是何人声音;存在音同意不同的情形,也容易使录音遗嘱的内容产生歧义。
口头
在遗嘱人病危等情况危急时,两名见证人的见证下,由遗嘱人口头交代;很可能会造成见证人传达误差和遗嘱被篡改的情况;紧急情况消失,需以其他形式订立遗嘱。
遗嘱的形式
信托,基于信任的托付,代人管理财物。遗嘱信托(Probate Trust)是指遗嘱人即委托人为实现对其身后遗产的规划和管理,预先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的管理规划即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等内容规定于遗嘱中,并于遗嘱生效后,将信托财产转让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信托目的,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管理、处分信托财产。
遗嘱信托
遗嘱信托
订立完备的信托遗嘱
协助遗嘱人选择受托人
对违约行为提起诉讼
遗嘱形式及内容必须有效;明确信托遗嘱所有必须项根据遗嘱人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订立其他遗嘱内容
由律师事务所担任监察人或遗嘱执行人,防止其作出违约行为或不法行为
律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受托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以便给遗嘱人选择受托人提供更为完备详细的信息
可以接受该委托对违约机构或个人提起诉讼
遗嘱信托法律服务:
担任监察人或遗嘱执行人
保险
基础保障
资产隔离
保险的基本功能是实现风险转移和价值补偿。通过投保适当的险种,可为客户提供诸如身故、重疾、退休养老、健康医疗、企业生产安全等风险的防范,为客户的家庭、企业保驾护航。
通过人寿保单的财产转移功能和人身依附属性进行提前安排,可以大大降低混同资产被追偿的风险,起到避债作用,相当于在企业资产和家族资产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增强了财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大额人寿保单具有财富传承的功能。人寿保单的投保人、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依次可以对应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因此也具备了财富传承的架构
人寿保险金是否列入遗产,取决于是否指定了受益人,如果没有指定,则要列入遗产。如果指定了受益人,则给付受益人,不列入遗产范围。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个人所得税法》对于保险赔款免税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保险赔款免纳个人所得税。
保险在私人财富管理中的作用
三种传承方式比较
遗 产 税
遗产税是国家对于公民的遗产所征收的一种税,遗产税又被形象地称为“死亡税”。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征收遗产税,但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
立法倾向
深圳市政府及税务局均否认深圳将试点开征遗产税,国家税务总局也表示,开征遗产税尚没有时间表
税务规化
2012年十八大会议召开后,传言“深圳将率先开征遗产税”引起的寿险热卖现象
历史发展
我国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予开征。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将遗产税列为国家可能开征的税种之一。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出“逐步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关于深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遗 产 税
遗 产 税
遗产税的作用
在销售、培训的过程中加强风险合规教育
01
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保险顾问服务能力
02
注意各种文件的统一管理,加强宣传品、培训课件、客户建议书等材料的合规表述
03
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通过律师、会计师来提供专业分析和建议,降低和转移相关风险
04
销售保险的注意事项
07
PART
结语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企业传承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传承失败却是绝大多数企业不能逃避的宿命。
-企业传承失败及走向没落的原因具有无法胜数的多样性,而企业传承成功却具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在企业股权设计、配置以及传递过程中尽量规避股权过度分散化、平均化,应该也必须安排一个愿意而且能够胜任的家族企业继承人保持对企业所有权的有效控制,家庭风险提早防范,合理安排资产配置,从而完成企业的财富、精神和梦想的传递,做到基业长青。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400-000-1696 客服时间:8:30-22: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
万一网-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